助听器,每天戴VS偶尔戴,效果一样吗?
和别人交流、去外面、开会的时候才佩戴助听器,你是这样吗?尽管验配师强调: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建议整天(除了洗脸洗澡、睡觉等)佩戴助听器,但很多听友还是只会在自己觉得需要的时候才佩戴助听器。这么做看似无关紧要,真是这样吗?看完文章你会明白。
“安静”的环境下就不需要?
很多听友觉得在家时交流需求少,勉强还可以听到,大不了就让家人声音大一些,没必要佩戴;或者在看报或看书时正好安安静静的,不需要听外界声音。
事实上,即使没有直接交流,偶尔的空调运转声音、走路脚步声、放置碗筷声等细微的声音对于保持大脑活跃同样非常重要。当您听到更多被放大的声音时,大脑会建立事物与声音之间的联系,增强认知。并且慢慢接受这“喧闹”的世界,以及增加对“大”(其实是正常的)声音的容忍度,最终所有声音会听起来更加自然。
偶尔佩戴会怎么样?
打个比方:A和B同样的身材,A每天坚持锻炼健身,B隔三岔五偶尔健身一次,谁先能获得较好的健身效果和体型呢?我想答案是A毋庸置疑。
就跟肌肉锻炼一样的道理,佩戴助听器之后的听觉刺激也应该是持续不间断的,大脑才能从“听损模式”慢慢转变为“助听后正常聆听模式”。再者我们都知道,初次佩戴助听器需要适应,适应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以及佩戴上的“异物感”。
如果你只在自己觉得需要时才佩戴,那大脑听觉系统就始终处于反复适应阶段,这种状态下助听器无法发挥它的最佳性能。这可能也是偶尔佩戴助听器的听友抱怨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听觉剥夺,用进废退
听力损失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负责聆听和理解的部分由于长期得不到刺激而会被分配给其他任务,例如视觉处理,从而导致声音处理功能萎缩退化,即听觉剥夺。听觉剥夺发生后,大脑分辨和处理言语信息的能力减弱,这就是部分用户戴上助听器后听得到但是听不懂的原因。
幸运的是,大脑非常发达灵活。有研究指出[1],佩戴助听器“可能会逆转皮质资源分配的代偿性变化”。换句话说,持续使用助听器可能会改善大脑的负面变化——当重新接收到刺激后,它会慢慢“改变”,恢复失去的功能。用进废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每天佩戴也是安全的保障
除了能快速适应、并最大化发挥助听器的性能和作用外,时时佩戴助听器,及时听到环境声,比如热水壶烧开的声音、椅子移动的声音,甚至是警报声。听到所有声音,而不仅仅是想听到声音,这对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全天候使用助听器也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预防老年痴呆。
简而言之,大脑需要持续的“正常”声音刺激才有可能恢复到以前(听力正常)时的状态。偶尔的佩戴不仅效果不好,也不利于最终康复。听友们如果仍有此不当做法,建议及时改正哦。